close

html模版





標題

地震和土石流的資料

問題

請給我地震和土石流的資料1.災害主題名稱2.災害形成原因3.災害所造成的影響4.防止災害發生的具體作法5.最近發生的實際例子

最佳解答

1.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 地震可由地震儀所測量,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通常以「芮氏地震規模」來表示;烈度則透過「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某地點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會使地面發生震動,有時則會發生地面移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一般而言,地震一詞可指自然現象或人為破壞所造成的地震波。人為自然地形的破壞、大量氣體(尤其是沼氣)遷移或提取、水庫蓄水、採礦、油井注水、地下核試等;自然的火山活動、大型山崩、地下空洞塌陷、大塊隕石墜落等均可引發地震。 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大多數震源都在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岩石圈內。根據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為三類:淺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由震源豎一垂直線至地面上的位置稱為震央。震央是地表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達這處,震動也最為強烈,破壞程度也最大。 構造地震 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稱為構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運動變化,從而內部產生巨大地應力作用在地殼上。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作用下,造成地殼的岩層發生彎曲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便會使岩層斷裂錯動,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釋放,形成構造地震,地震學家通常用彈性回跳理論來描述這個現象。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時岩漿噴發衝擊或熱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較小,數量約佔地震總數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關聯。火山爆發可能會激發地震,而發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發。 陷落地震 由於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於地下採礦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層崩塌陷落而引發的地震,稱為陷落地震。這類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3%左右,震級也都比較小。 誘發地震 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隕石墜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水庫地震。水庫蓄水後改變了地面的應力狀態,且庫水滲透到已有的斷層中,起到潤滑和腐蝕作用,促使斷層產生新的滑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水庫蓄水後都會發生水庫地震,只有當庫區存在活動斷裂、岩性剛硬等條件,才有誘發的可能性。 地震災害 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其中大多數震級較小或發生在海底等偏遠地區,不為人們所感覺到。但是發生人類活動區強烈地震往往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通常來講,芮氏3以下的地震釋放的能量很小,對建築物不會造成明顯的損害。人們對於芮氏4以上的地震具有明顯的震感。在防震性能比較差且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芮氏5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可直接造成建築物的破壞甚至倒塌;破壞地面,產生地面裂縫,塌陷等;發生在山區還可能引起山體滑坡,雪崩等;而發生在海底的強地震則可能引起海嘯。餘震會使破壞更加嚴重。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主要有建築物倒塌,山體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災,水災和毒氣泄漏等。此外當傷亡人員屍體不能及時清理,或污穢物污染了飲用水時,有可能導致傳染病的爆發。在有些地震央,這些次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能超過地震帶來的直接破壞。 地震防護 任何建築物(防震建築)在設計與建造時,有效的防震設計,可有效的防止生命財產的損失。 地震發生時,關鍵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防護對於保證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是至關重要的。通常可能造成危險的是比較強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振動較為明顯,應迅速逃生。逃生應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則,注意保護頭部。 在室內應先關閉煤氣,可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傢具旁或牆角、廚房、衛生間等承重牆較多,跨度較小的地方,注意避開外牆體等薄弱部位,並且可以使用枕頭、被子等物,或直接用雙手保護頭部。躲避在堅固的傢具旁能在建築物倒塌時提供一些空間,而對於規模較小地震,在傢具下則能防護掉落物。主震過後,應迅速撤至戶外,高層人員應盡量避免乘坐電梯。在室外可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區躲避,避免聚集在高層建築及高壓輸電線下方。如在山區還要注意山崩和滾石,可尋找地勢較高處躲避。地震央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若環境和體力許可,應設法逃生。如無力脫險自救,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員。 四川、海地....................... 2010-02-14 10:54:23 補充: 崩壞作用(土石流) 崩壞作用(mass wasting; 『土石流』)為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向下移動的現象。崩壞的形式及速度差異很大,有些慢到難以查覺,如潛移;有些則幾乎是在瞬間產生,如山崩。一般而言,坡度陡、暴雨多、水土保持不良、風化物質豐富的地區,較易發生崩壞。 快速崩壞的發生,常與岩石碎屑中的水分突然增加有關。 2010-02-14 10:54:52 補充: 因素 從力學原理上分析,在坡面上地的物體受到壓力作用後可以有兩個分力。一個分力的壓力垂質坡面,就是上述的甲力;另一個分力平行於坡面,名叫剪壓力(shear stress),是使物體失去平衡的主要動力作用,就是上述的乙力。方向和剪壓力相反的壓力叫作剪阻力或摩擦阻力(shear resistance),也叫剪力強度(shear strength)。如果剪阻力和剪壓力達到平衡,這個物體就穩定不動。如果後一力大於前一力,這一個物體就開始發生下坡運動。因此發生崩塌的基本因素可以說是剪壓力增加或剪力強度減小的結果。 2010-02-14 10:55:29 補充: 剪壓力增加的因素(外在因素) 1.側力支持力的移走,如風化侵蝕作用、早期的山崩、斷層的發生、人工開挖土方等。 2.荷負過重(surcharge),如天然降雨量或積雪突然增加的荷重、植物茂密的生長等,或係人為的廢物堆積、建築物的重壓,以及大批牲畜的竄踏等。 3.暫時性地球壓力的增加,如地震發生在含水飽和的岩層中。 4.區域性的傾側(tilting)。 5.下部支持物的移去,即底切作用(undercutting),如冰川、河流、海浪等在坡腳的底蝕作用。 6.橫壓力的增加,如岩縫裂開、水的結凍、黏土的膨脹等。 7.火山活動、岩漿在下部的活動等。 2010-02-14 10:55:39 補充: 剪力強度減小的因素(外在因素) 1.原來岩石的成分、組織和構造性質軟弱欠佳,如風化疏鬆的岩層或岩層中多節理或破碎帶等。 2.風化或其他物理、化學作用所發生的變化,如頁岩的軟化和水化、黏土的乾裂、粒狀岩石的裂解等。 3.因岩石孔隙中水分增加而產生的孔隙水壓力,如雨水的滲入、地下水。 2010-02-14 10:56:19 補充: 型式 崩坍一般指快速的下坡運動,包括碎屑崩洩、塌陷、碎屑滑移、落石岩滑以及岩層墜落等,如用含水量及組成物質分類者,可見本條目的最後面之表。其他種類的下坡運動還有土壤潛移及泥流、土流等。各種作用的定義與主要過程簡述如下: 2010-02-14 10:56:32 補充: 土壤潛移 為一種極緩慢的土石下移運動。只要是邊坡上的土壤有因結冰、含水量變化而脹縮的情形,就必定會發生。其他的作用,例如冷熱、植物生長及腐敗、昆蟲的鑽洞挖穴、溶蝕、積雪......等,只要是影響邊坡土壤漲縮變化的,都是促進土壤潛移的因素。從航照上看到的土壤潛移證據,包括傾倒的電線桿牆籬樹幹墓碑等。 2010-02-14 10:56:42 補充: 土石緩滑 土石緩滑又稱解凍泥流,主要出現於凍裂風化及融冰化雪盛行且植被稀少的永凍層上。其移動速度隨坡度而異,在10~20度的坡面上,年平均移動約在20公分以下。 2010-02-14 10:57:37 補充: 土流與泥流 2001年時發生於薩爾瓦多的土石流發生在土壤飽和含水的時候。依含水量的變化,它們的稠度可能稠的像剛調配好的混凝土,也可能稀的像泥水。土流、泥流運動快的時候,速度可達每秒1英呎。 泥流在乾燥、半乾燥氣候地區以及火山活動地區比較常見。這些氣候區的山區裡,在豪雨之後,大量聚集在山谷裡的土壤碎屑,可能形成土流或泥流。流至平地後,泥流及土流造成扇狀的堆疊。泥流運動的時候,由於本身稠度高,可以攜帶大塊的石礫,因此侵蝕搬運能力很強。 火山地區的凝灰岩及火山灰聚集在山谷裡,因此豪雨後也容易造成泥流。泥岩分佈的地區,也是容易產生泥流的地方。例如臺灣本島西南部,以及臺東縣都蘭山的周圍都有泥岩分布 2010-02-14 10:58:15 補充: 山崩 主條目:山崩 下坡運動中最恐怖的是山崩作用。它們的移動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100英哩的規模。它們大多數的山崩作用,始於大量冰、雪及岩石的下墜。一旦墜落在聚集多量碎屑物質的陡峻邊坡上,就可能引發整個邊坡上碎屑物的集體下瀉。山崩作用下移途中摻入了更多的空氣和水,因此顆粒間摩擦的消耗減少,也因此不斷地加速,拖曳更多物質的崩瀉。 高山地區冬季積雪發生雪崩,也是一種山崩的例子。臺灣山區地形陡峻,風化劇烈,山坡上常有大量碎屑土石聚集,一旦大雨之後,常造成山崩。 2010-02-14 10:58:32 補充: 塌陷 又稱弧形地滑,崩坍作用中最常見的是塌陷。發生的原因大都是因為邊坡上的重量增加,超過邊坡下段支撐能力而產生的。塌陷都伴有圓弧型的滑移運動。塌陷的邊坡向下移轉時也同時向後滾動。因此塌陷後,塌陷體的前端向上突,而後端向下陷。如果塌陷體的前端破碎並且向前流動,則稱為碎屑流。 2010-02-14 10:59:23 補充: 誘發環境 膠結性黏土 膠結性黏土,如果造成邊坡的土質屬於膠結性的黏土,那麼在降雨後,容易發生土滑及塌陷的問題,因為雨後黏土含水重量增加。尤其當這種邊坡上的植被被砍伐後,雨水直接侵蝕土壤,更易觸發土流及塌陷。 抗剪力低落的鬆散粒狀土壤 抗剪力低落的鬆散粒狀土壤,這種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更強,因此可能引起重量的急增,誘發崩坍、塌陷及土流等。 順向坡沈積岩 順向坡沈積岩,與邊坡近似平行的層狀沈積岩(順向坡),互層的沈積岩,如果層理或是節理與邊坡近似平行,而且邊坡比層理更陡的話,容易引起地滑。因為沿層面滲入的流水,好似潤滑劑,可以降低岩層面的抗剪力,引發地滑。 2010-02-14 11:00:42 補充: 剝理高度接達的變質岩 剝理高度皆達的變質岩,變質岩的剝理在影響崩塌地的發生性能上,類似沈積岩的層理。因剝理與邊坡近平行是不利的狀況,由其當剝理上有多量雲母、滑石及蛇紋石時候,更增加了發生地滑及崩坍的可能性。 劇烈風化的火成岩及變質岩 風化劇烈的鬆散顆粒狀岩石碎屑邊坡,如果增加了水量,就可能因為增加整體重量而誘發崩坍。 2010-02-14 11:00:48 補充: 斷裂面與斷層 此類岩層破裂面與坡面近平行或相交的時候,都可能有利於崩坍的發生,尤其側方缺乏支撐力又有水潤滑這些破裂面的時候。 岩石互層具有不同的透水性和抗風化力 岩層間為不同的性質,如果此狀況是由透水性及抗風化力不同的岩層組成(例如:砂、頁岩互層),那麼較弱岩層受風化內凹,上覆的岩層變成懸空而立。這時候岩石就會逐漸崩落,產生落石(例如:鼻頭角)。 山坡面之滲水 山坡面之滲水,山坡面上如果能夠見滲水,可能表示岩層內的空隙水壓在增加中。尤其當滲水是發生在坡趾的時候,可能性更大。孔隙水壓的增加將大量減低岩體的抗剪力。 2010-02-14 11:01:16 補充: 古老的崩坍地堆積 此類早期崩坍的堆積物,可能仍舊是不穩定的。 水體與邊坡交界處 此類地形在水面下降後尤其容易引起崩坍,洪水的退落或水庫放造成的水面下降,可能暫時使邊坡變得不穩定。在洪水退去之後,河岸常有小型塌陷發生,即是這個原因。 以上所敘述的十種環境狀況是容易發生崩坍的天然情形,都是未經人工擾亂的。人工造成的填方邊坡如果有下列的狀況,也易發生崩坍或塌陷,如孔隙水壓增加、填方下有滲水、或是下方有脹縮的土壤。在這些地區進行填方工程,應當有完善的排水系統或使用岩錨護坡。 2010-02-14 11:02:01 補充: 定崩坍邊坡 處理不穩定邊坡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方法即是設法降低邊坡物質的剪壓力和增加它的抗剪力。 降低剪壓力,主要依賴挖除滑動體或是加強排水,而增加抗剪力則主要靠擋土牆或硬化可能崩塌的岩體。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4%A9%E5%A3%9E%E4%BD%9C%E7%94%A8" 2010-02-14 11:02:20 補充: 88水災

其他答案

●九州娛樂網站http://ts777.cc●●●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九州娛樂網站http://ts777.cc台灣第一家合法博弈娛樂城熱烈開幕!運動彩、遊戲對戰、現場百家樂、多國彩球高賠率投注,歡迎您免費體驗!官方網站ss777.net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13000015KK00550


6A7CD840F16F33B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16rp35z 的頭像
    r16rp35z

    地震新聞

    r16rp35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