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地震對台灣的環境、生活、動植物生態有什麼影響?
問題
我想問地震對台灣的環境、生活、動植物生態有什麼影響?麻煩說具體一點,或有圖片。謝謝
最佳解答
地震對野生動物沒影響 ,因為野生動物能在大地震發生前 就察覺到便早就逃離原處了 !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 請努力的回想1999年9月21前幾天的新聞 當時新聞媒體一直報導 山區間 馬路上 水溝兩側 有一堆烏龜 逃難似的全部往同方向逃竄,那時學者就擔心 是不是要發生大地震了 因為動物出現異常大規模遷移 ! 而且山林間所有野生動物全都消失 逃離原來的地方 ! 9月21號凌晨1點47分便發生大地震了規模7.3 地震不會影響到動物,反而只有人類才會受到影響 因為人類沒辦法 跟 動物一樣能在大地震發生前就先察覺到 ! 人類再厲害的科技也不如動物預知地震的本能 ! 既然人們無法知道地震何時會發生, 大地震一爆發 人類的死傷是必然會有的 ! 那怎麼預測大地震何時會發生呢? 觀察野生動物行為 ! 這樣多少能降低地震對我們造成的死傷機率 !
其他答案
何謂板塊運動?板塊構造學說(platetectonics)主要在說明目前發生在地球上層的構造及解釋地震發生之原因。地球的最外部為冷而硬的可移動之岩石,稱為岩石圈(lithosphere),其厚度平均約一百公里,岩石圈之下為軟流圈(asthenosphere)為黏度高的液體物質所組成,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而成可塑性,使岩石圈漂浮其上。板塊構造的基本觀念是將岩石圈分成數個接近剛性之板塊,包括較大的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和數個較小之板塊(見附圖),板塊受到張力、壓力、重力及地函對流的作用,不同的板塊之間每年以數公分的相對速度緩慢移動,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運動便由於相鄰板塊之互相作用而發生。板塊交界處主要有三種型態,(1)分離板塊交界處(divergentboundaries),代表地殼引伸拉裂的現象,在中洋脊(mid一oceanridge)處相鄰的兩板塊互相分離,而產生新的岩石圈,其材料來自地函的上部,係經熔融作用而產生。地殼在這裡由於張力作用向兩側擴張延伸,沿著發散交界處常有地震發生,其震源深度多在一百公里以內。(2)聚合板塊交界處(convergentboundaries),在這交界處兩板塊相互碰撞,較重者插入較輕者之下方(約以30~45之傾角),使者的岩石圈消失而回到地函中,這插入的部分叫隱沒帶(subductionzone)。由於兩板塊間的相互磨擦,所以沿著隱沒帶可以不斷地發生地震良而造成一地震帶,其震源深度可從很淺到大約七百公里左右。台灣花蓮附近為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聚合板塊交界處所以地震非常頻繁。(3)守恆板塊交界處(conservativeboundaries),不產生新的岩石圈也不使岩石圈消失,相鄰兩板塊彼此橫向移動磨擦,而產生震源深度較淺之地震。台東縱谷斷層即為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守恆板塊交界處。台灣地震帶之分布情形如何?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1)西部地震帶,自台北南方經台中、嘉義而至台南。寬度約八十公里,大致與島軸平行。地震次數較少,但餘震較頻繁,持紅時間較短暫,範圍廣大,災情較重,震源淺(約十餘公里),地殼變動激烈。(2)東部地震帶,北起宜蘭東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經過花蓮、成功到台東,一直至呂宋島;此帶北端自宜蘭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連,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此帶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灣本島相平行,寬一百三十公里,特徵為地震次數多。通常,震源較西部者為深。(3)東北部地震帶,此帶自琉球群島向西南延伸,經花蓮、宜蘭至蘭陽溪上游附近,屬淺層震源活動帶。台灣地震危害度的分區情形如何?依據台灣地區過去的地震分布及震災損害情形,台灣地震危害度由輕至強烈分為四區(以行政區劃分):第一區,新竹市、台中巿、高雄市、桃園縣、新竹縣、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金門,馬祖地區。第二區,台北巿、基隆巿、台北縣、宜蘭縣、苗栗縣、雲林縣。第三區,台南巿、台南縣、台東縣。第四區,嘉義巿、嘉義縣、花蓮縣。台灣地區最嚴重的震災情形如何?過去九十年,台灣發生地震引起災害最大者是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六時二分,新竹台中烈震,震央在新竹關刀山東南力偏南三公里即北緯二十四點四度,東經一百二十點八度,發生屯子腳及獅潭斷層,前者長十餘公里,水平最大變位一五O公分最大落差六O公分,後者長二十公里,最大落差為紙湖至洽坑之間達三公尺,水平變位甚微,是較特殊之情況,此次地震死三、二七六人傷一二、O五三人,房屋全毀一七、九O七棟,半毀一一、四O五棟,破損二五、三七六棟。2007-05-0818:32:02補充:地震與震災地震是由於地層在短時間很劇烈地變動。這種變動所放出來的能量是十分驚人。例如一九六四年白河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約是1022爾格,相當於2.9×108瓩小時的電力,約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所放出的能量。地震的規模愈大,釋放的能量愈大,而且是以指數的方式成長。雖然地表通常發生在深部,而且能量是向四面八方放出,但仍舊在震央附近可造成災害。自人類歷史以來,地震造成大災害的記載十分地多。世界上造成最大災害的地震是一五五六年一月廿三日發生於甘肅的大地震,死亡人數達八十三萬。參考資料:上網查,...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8000016KK06536
049A2A7CEA903EA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